《小歡喜》:直到英子跳河,媽媽也不明白,她為啥非要上南大,真相
高中生活有著太多的辛酸。
學習的壓力,父母的期盼,成績的折磨,青春的叛逆,都讓人對此印象深刻。
而《小歡喜》這部劇就生動地,為我們再現(xiàn)了真實的高中生活。
其中的小主人公“英子”,備受大家喜愛和關注。她不僅學習成績好,而且性格活潑開朗。此外,她還有著濃厚的天文學愛好,并期望高考能上南大天文系。
可就是這樣一個好姑娘,后來逐漸變得沉默、叛逆,最后居然為上南大要跳河。
但可悲的是,直到英子跳河,媽媽也不明白,她為啥非要上南大。那么,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,是誰讓英子變得如此叛逆。
其實,英子本身是個十分優(yōu)秀的姑娘,她有著很強的自我學習動力,有著明確的大學目標——南京大學。
可就是這樣一個品學兼優(yōu)的好孩子,最后為什么鬧得要跳河呢?為什么變得如此叛逆呢?其實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為了遠離她的母親——
宋倩作為母親,簡直無可挑剔,不僅早早就備下了學區(qū)房,還辭掉繁重教師工作,留更多時間輔導女兒。
但她卻有一個最大的缺點,那就是因早早離婚缺乏安全感,所以對女兒有著強烈的控制欲。
她為女兒設定了一條自己認為最正確的道路,不允許她違背自己的意愿。如果稍有違背,就會拿辛苦養(yǎng)育和全都為你,道德綁架英子。
由此英子內心變得十分煎熬,她雖然明白媽媽的良苦用心,但卻被壓抑得喘不過氣。
她是個獨立的個體,她不是個考試機器,她有自己的想法。所以,最后,在屢次勸說無果后,她為了擺脫母親監(jiān)控,選擇了跳河輕生。
這樣的不成熟舉動,無疑是叛逆的表現(xiàn)。但造成她叛逆的,卻是最愛她的母親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。
很多時候,家長從自身角度出發(fā),認為個人是一心一意為孩子,早早為其設定了成長路線。但到頭來,孩子不僅不接受、不感激,反而會強烈反抗叛逆,這到底是為什么呢?難道青春期孩子,天生就會叛逆嗎?
顯然不是。其實,高中孩子已經具備了強烈的個人意識,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考慮。若家長太過專制,忽略孩子內心感受,很容易與其產生隔閡,甚至最后鬧得不可開交。
最后,宋倩若不過度專制,英子也不會為遠離她,而選擇跳河。
所以,家長們,請正視孩子的個人感受,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,并以更科學、舒適的形式勸諫孩子,尤其是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。否則很容易激發(fā)他們的叛逆因子,最后出現(xiàn)遺憾終身的結果??傊?,教育是件極其復雜的事情,還希望大家能更用心感受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